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,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,筑牢法治安全防线,更好的发挥法治在青年学生中“固根本、稳预期、利长远”的保障作用。德育教研室于11月30日利用哲学与人生课程平台,依托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》,面向2021级学生以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,弘扬法治精神》为主题,开展了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”进思政课堂专题课第七讲。本次专题课围绕“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与表现、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以及自觉维护法律权威,弘扬法治精神”等方面展开,由龚志威、李汪洋、王静叁位思政老师集体研讨、集中备课、分工授课。
李汪洋老师从法治社会的概念说起,列举法治社会的表现,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,人人尊法守法用法,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普遍遵守,社会安定和谐,人们生活有安全感。李汪洋老师通过正反案例对比,引用最近关注度比较高的“炒饭哥”案例,以及网络赌球、校园暴力等事件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在这些事件背后存在的违法行为,告诫同学们引以为戒。

接着,王静老师抛出问题“为什么学校要举行军训?从中你学到了什么?”引发学生的思考,讲述校园生活必须有纪律,才能正常运转。无规矩不成方圆,如果没有法律的制约,那么社会将是混乱无序的,我们的人身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。同学们纷纷表示法律在我们身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它规范我们的行为,解决纠纷也保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,给我们带来安全感。

最后,龚志威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,给大家提出“植根于内心的修养;无需提醒的自觉;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;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”几句话,希望大家以此为目标,时刻提醒自己,规范自己的行为,从自身做起,成为尊法守法的好青年,在法治中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